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熊孩子发脾气!明明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翻脸不认人,上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狂风暴雨。跟孩子讲道理他不听,哇哇地哭个不听,做妈的,心头那个火顿时蹭蹭往上转。孩子发脾气是本性,如何良性引导孩子的脾气才是一个做妈的本事。
下面小编梳理了孩子发脾气的四类情况,并结合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各位宝爸宝妈可以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发脾气问题!
01切换任务,发脾气
具体案例:
情景一:吃晚饭前
妈妈:妈妈该吃饭了,别看动画片,快点过来吧!
豪豪:不行,我就要看!
妈妈:你再不过来吃饭,今晚就没得看!
(开始发脾气,死活不肯上桌吃饭)
情景二:每天早上起床时
妈妈:快点起床刷牙洗脸,再不快点上学就要迟到了!
豪豪:又要上学,我不想去。
(孩子开始哭闹,怎样都不肯起床)
执行技能里有一种叫「转换认知」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从一种状态快速有效地转移到另一种状态中,这个对于大人们来说,非常容易。可是孩子在幼年额叶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不适应这种状态的转变。日常表现为,从课间休息到上课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无法进入状态;当要求暂停活动的时候,往往无法控制自己停下来。然后就开始发脾气了。
小豌豆支招:
针对这种发脾气问题,家长可以提前预警给孩子一个过渡时间。让孩子逐渐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中,而不是在时间很紧急的状态下,立即转换。
例如,孩子看动漫片前先告知孩子,再看五分钟,我们就要吃饭;起床后,你可以先休息五分钟,然后再去刷牙洗脸。因为不是立刻切换下一个任务,孩子有缓冲就会同意。
同意后可以设置闹钟,在快到点的时候还需要再次提醒,这样就帮助了孩子从一个任务顺利切换到了另外一个任务。
生活中很多场景都涉及任务转换,比如从商场回家、准备出门、结束看电视等等......家长们都可以试试看!
02语言表达不清,发脾气
具体案例:
情景一:跟其他小朋友玩玩具
妈妈:发生什么事了?
孩子:他不让我玩,我想玩。
妈妈:所以你就生气?
孩子:是的,我想玩,他偏不让我玩,我就打了他的头一下!
情景二:孩子遇到难题不想做
豪豪:我不想做题了。
妈妈:你再坚持一下嘛。
豪豪:我不想做作业了。
妈妈:就做完这一题,做完就好了。
豪豪:就不想做不想做(开始大哭大闹)
很多孩子在大脑中并没有贮存过面对不同情绪的语言表达方式,还保留着婴儿时代不管哭了饿了难受了都嚷嚷哭闹的方式。所以当这些孩子没办法说出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时,就只能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应对。通常表现为,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出现暴力倾向,打人、咬人、骂人的行为。且在事后询问孩子情绪的时候,孩子经常回答「不知道」「我就想这么做」。
小豌豆支招:
面对这种问题,家长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将心比心帮助孩子把要表达的情绪说出来,可以用「是不是...还是...」的句式,一步步靠近孩子的心扉;
第二步:界定问题在哪,让孩子能够清楚说出有这种情绪的原因;
第三步: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或者父母提供一个可行计划,让孩子做决定。
具体这三步要怎么走呢,用一个案例示范一下就非常清晰了:
豪豪:我不想做题。
(第一步)妈妈:嗯,你不想做题,是不是题目太难了,还是你只是想出去玩,不想做题啦?
豪豪:题目太难了,不想做了。
(第二步)妈妈:题目比较难呀,所以你现在不开心呢,那么,是哪里不会做呢?
豪豪:计算题,我不喜欢做。
(第三步)妈妈:但是,这些练习是今天要完成的作业哦,那这样,妈妈也跟着你一起做,看谁能做得又快有准,赢了妈妈有奖励好不好?
不懂变通,发脾气
具体案例:
情景一:提前说好去游乐园,可是下暴雨了
妈妈:外面在下暴雨哦,没办法去游乐园玩了,我们在家玩吧,或者看你喜欢的动画片。
豪豪:我就要去游乐园玩!
妈妈:外面这么大的雨,怎么去呢?
豪豪:我不管,你说好今天去游乐园玩的。
情景二:机器人不小心摔烂了
豪豪:我的机器人摔坏了!
妈妈:没事,我们再买一个就好了。
豪豪:不行,我就要这个,我就想他变好!
(然后就开始哭闹了)
有家长就困惑了,为什么有时候提供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孩子还是「一根筋」就开始发脾气呢?3 岁前幼儿的思维模式还是倾向于非黑即白,很难接受灵活性的突然变化。有的孩子,到了 4-6 岁还是这个样子。这类孩子更喜欢可预测、有规律的做事方式,一旦出现不确定、无法预测、模棱两可的情况,就会变得躁动不安。通常表现为,碰到计划以外或者与平时不一样的事情后,就会用发脾气表示抗议。而且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较长,易形成与爸爸妈妈对抗的氛围。
小豌豆支招:
让这种孩子情绪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活的有规律、让他有充分安全感。养成规律的生活、引导并尊重孩子对自己生活做一些安排。允许孩子「发号施令」,不但能让他情绪更稳定,而且还能一举两得的帮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进行引导,接受事情的意外和变化。
例如,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每天天气变化是无常的。讨论家庭中每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颜色,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讨论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能够意识到结果是多样性的。
萌芽中的自尊作祟,发脾气
具体案例:
情景一:跟别人打羽毛球,输了
华华:哈哈哈,这一场我赢了。
豪豪:(捏紧羽毛球拍,像是意气用事一样打球,输得越多打得越不好)
情景二:成绩出了,比料想中差
妈妈:这次的成绩退步了,这个知识点还要补一补。
豪豪:只是粗心做错了而已!下次我能考好的!
(然后开始生闷气、闹情绪)
从 5 岁开始,孩子开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也开始萌芽。
他非常渴望关注、很想什么都做的很好,甚至想证明自己。
这个阶段,让他大发脾气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学习一样新事物时感到吃力,或者不如其他人。
因为太着急做好,所以一旦遇到了挫折,就很容易发脾气。
小豌豆支招:
对待自尊心开始萌芽的孩子,尽量少批评是个不错的原则。
比如打碎东西,问问孩子应该怎么办,比说你为什么总是不小心、是谁干的,要好很多在这个阶段,孩子心里是非常有数的,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心里可拎得清了。要是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让他们觉得超出自己的能力,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反抗。
无论是哭闹打人,还是哭天喊地,多数都是因为他们在很多相关技能上还没有完善。原因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尽相同。但孩子发脾气时,最不应该就是用发脾气对抗发脾气,而是作为「实践派」,用好的办法,疏导孩子的情绪!爸爸妈妈们,一起共勉吧!
评论 丨 共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