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脾气不好,易受挫的真正原因
小孩子脾气不好,易受挫的真正原因
家庭环境中,当孩子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有的会大吼大叫,有的干脆躲过,但大多数会选择请教家长。对于学习上的问题,做完了靠的是技能和方法。能不能做对,取决于孩子自身的认知程度。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判断错了。当家长面对困难,开始发牢骚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面对困难,发牢骚是可以的”。当遇到了挫折,家长选择放弃的时候,如果没有理由,孩子也会觉得“有挫折,选择放弃是合理的”。如果家长在遇到问题,觉得没有办法了,那孩子遇到问题,也会觉得“真没有办法了,就这样吧”。可见,孩子遇到问题,怎么去面对和解决。方法都是有的,家长没有教会孩子怎么获取。
今日事今日毕,说的就是当日的事情,要能有所总结。刚开始,看起来是繁琐,没什么用的。当养成了良好习惯,就不会觉得总结是多余的。相反,会不断提升认知,从而增加学习效率,减少失误。当出于繁忙的学习安排中,不妨想一想,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当孩子从幼儿园或小学回家的时候,家长总会问“今天都学了些什么啊,有什么开心事啊”,这个就是在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复习,如何正确看待学习中的态度。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呢?教孩子行为和表达,合乎道理,就不会有遗憾。学习知识,也是在了解其中的道理。当家长的,在给孩子辅导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在题目上,去为孩子找到结果。当孩子学习中,合乎道理,心情必然是愉快的。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孩子会有犹豫不决的情况。是知道一点,但是不确定;说出来怕错了,又不能不说。这是表而不达的现象,在事上迟疑,就会影响对物的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因为,处理方法不恰当,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幼少儿启蒙阶段,家长会带孩子参与互动游戏。或参与情景模拟,故事戏剧,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就是为了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找到自己的角色,该怎么去理解和应对,而不会左顾右盼,找不到重点。孩子受挫的时候,可以想一下,是什么事让孩子受挫,还是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挫败感。比如考试没考好,考试这件事并不会影响孩子;而是对待考试结果的态度,让孩子感到无法接受。
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待孩子考试结果,是怎么看待呢?如果不重视,孩子也不会重视。如果过于重视,孩子会战战兢兢,唯恐有错误。不重视或少重视的孩子,不会有挫折感的,对结果已经看淡了。过于重视结果的孩子,情绪往往会被结果牵制。找到了学习的根源,就能有很大收获了。那学习的根源是什么呢?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是在锻炼孩子理解,思考,实践能力。取长补短,是在锻炼孩子人际交往,沟通和表达能力。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情绪管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还有什么挫折呢,要在挫折中,找到自己在事上的不足之处;在获得成果的时候,找到哪个是关键增长点。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要为了一点利益,而拈轻怕重,推三阻四。否则,很容易会因为得失,而情绪波动。学习中要能看到,自己认知了多少,提升了哪些,有进步。以自己为准,还有谁来挫败呢?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对事物感知,所持有的态度,产生了落差,反馈给了感觉。而事物的方法和规律并没有发生变化,处事的道理也没有改变,那是什么让孩子有挫折感呢?就是对成果的期待过高。家长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到有落差,比如考好了,家长很高兴;考砸了,家长暴跳如雷。家长高兴,孩子也会快乐;家长生气,孩子也会沮丧。没有在事上练,就无法琢磨出其中的道理,怎么能把握住学习的关键呢。
评论 丨 共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