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熏陶的情感力量
高尔夫熏陶的情感力量
因为岩岩的高尔夫兴趣是个问题,几个人都更衣出来,莎莎成功说服了岩岩坐她的车去餐馆。她在路上准备跟他聊聊天。
她很有感染力,20分钟车程,我不知道她跟岩岩说了什么,但是岩岩显然对这场失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孩子凭什么会爱上高尔夫?
如果父母都没有这个爱好,恐怕很难让孩子有这个爱好;如果父母都没有从中发现乐趣,获得乐趣,恐怕孩子无从获得乐趣。你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爱上高尔夫,首先,你要让孩子接触高尔夫,其次你要自己爱高尔夫,从而潜移默化中导引孩子也爱上高尔夫。那么,有些家长会问:这样我们不是强加给孩子了我们大人的意志吗?
莎莎虽然没有婚姻经历,更谈不上有孩子了,但对高尔夫的十余年之爱,让她明白如何才能爱上高尔夫。而我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思索,也算是积累了10年的经验,加之对高尔夫也颇为熟悉,跟莎莎探讨高尔夫的问题就相对互补了。
我们探讨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出一个判断,依靠潜移默化引导孩子爱上高尔夫,并不会产生软暴力,并非把大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只不过是帮助孩子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很重要——良性的选择会让孩子良性成长,在他们长大后就会获得良性发展,在这个社会上获得更大的生命价值。
不是每一对父母都能成功的将孩子引入高尔夫之路,但是,如果了解到高尔夫的真正乐趣,就一定会渐渐的钻进去,从而更进一步的爱上高尔夫,到后面,就不止是乐趣,还有更多的收获——收获从精神层面出发的更深刻的东西。
那是整体素质的提升,是踏入一个精英文化圈的跳板,从精神上获得高尚的认同。用当前社会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成为精神贵族圈子中的一员。也许,我们并不赞同贵族一词在当代开放社会的广泛应用,但在这里,我们觉得这个词在某个层面上代表一种独立自由加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在莎莎心目中,要有一个概念,就是高尔夫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且包含了充足的情感。当我们也对其倾注情感,高尔夫本身就会以情感回报。说真的,我也是次听到这种概念,觉得有些怪,但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这个世界也许被过度物化了,反过来,将事物情感化也有之,但越来越少。我不想评价事物情感化的利弊,可以明确自己的一点想法是,情感是永远值得尊重的,但情绪并非如此。因为坏情绪和情绪化,在我眼里算不上感情,顶多是情绪的一种。感情也是情绪的一种,但与之大不同。
高尔夫之中,包含着所有的悲情、欢喜、兴奋、低落、激昂、颓丧……但是,高尔夫精神的精髓,就是并不让这些情绪任性的抵达失控状态。
说的有些复杂了!
莎莎能很浅白的表达:当我们跟高尔夫亲密接触到相知相融,那么双方之间的爱就达到默契一状态。
也许,这也是她感觉自己能够帮助岩岩走出心理阴影的原因吧!
她要让岩岩真正爱上高尔夫!
当孩子们早早的吃完饭到一边去玩之后,陌陌跟双胞胎的父母聊起了英美的高等教育。因为这对父母都是海归,一个在英国留学过,一个从美国学成归来。陌陌显得比实际年龄成熟,今年才18岁,马上面临高中毕业,会直接去国外上大学,正选择去美国还是英国。她具有高尔夫专长,希望不但在学业上能获得深造,而且在高尔夫上也有更好的提升环境。这对夫妇正好可以给她很好的建议,因此,他们聊得很投入。
莎莎跟我也不想打搅他们的探讨,就聊起了激发岩岩高尔夫情感的问题——不是兴趣,而是让他投入感情。
莎莎确定需要我也对高尔夫投入感情,才有可能带动岩岩投入感情。
她说:“这是良性的引导,绝非让孩子被动接受的软暴力。只要你真正爱上了高尔夫,孩子的问题就能全然交给我?”
我摇摇头,很不自信的说:“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否爱上高尔夫。有时候,爱上一个人或爱上某一事物都不是那么容易。”
“那你怎么还让岩岩学高尔夫?我觉得,你这样才是真正的软暴力!”她说话还真是直言不讳,说得我脸上火辣辣的,都答不上话来。
她看出了我的不自在,噗嗤一笑,“如果你相信我这个受过3年专业训练,并获得过指点的专业素养,就与岩岩一同接受我的培训吧!我相信,不出3个月,我就能让你打出破百的成绩。你达到这个水平,就会自然爱上高尔夫。而你的儿子,也同样会爱上高尔夫。并且,我告诉你,他将在三个月后打出低于90杆的水平。”
她一副自信的模样,也激发了我的豪情壮志,决心好好的学一段时间。
我想,这大概就是熏陶的理论吧!据说,剑桥的博士生都是导师熏陶出来的。在高尔夫领域,熏陶也至关重要,首先就是要用潜移默化的力量进行情感导向。
评论 丨 共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