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怎么锻炼孩子学习力呢
家庭生活中怎么锻炼孩子学习力呢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况孩子在学习中,所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再平常不过了。当遇到问题,而不知道怎么解决,就不太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哭闹,是不得已;除了哭闹来表达情绪,还有什么办法吗?如果有了情绪不表现出来,那家长能放心吗?当孩子面对问题,学会在事上练。对孩子来说,什么都是大事;让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就逐渐解决了。当遇到矛盾的时候,让孩子从小事上去解决,就能在问题中“求同存异”。日常生活中,孩子要玩,家长要孩子学习。方向不一致,所以就会能有差异。
那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该怎么应对呢?要看到光明之处。比如,孩子在某个方面有优势,这是值得赞美的。希望能在学习上用心,在技能上专注,有所收获。和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认同这样的目标,是合理正确的。而不是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当学习做完了,孩子还有等待家长的指令吗?此时,就不知道该听自己,还是听家长。迷茫之际,只能选择自己有感觉的事情来做了。凡事,要朝着好处想。大事都要从小处着手,当事情有条理性,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情绪管理,并不是有情绪的时候,不让表现出来。而是结合具体事,而不脱离目标,扰乱计划,对收获和进步充满信心。
培养孩子抗挫折力,并不是在挫折上去抵抗它;而是在事上找到自我,而避免出现挫折带来的情绪。孩子在课堂上跟着老师模仿,眼睛和耳朵都是老师讲的,何尝有过自己呢?当面对老师提问的时候,孩子从自身感知,去回忆和思考,来模仿老师教的方法,来应对和表达。学习的进步是缓慢的,没有捷径可寻,更不会通过补习一蹴而就。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找到其中的规律,把握知识和技能的脉络,按照自己的计划,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束了之后,还能够继续开始。很多时候,孩子完成了作业,就再也不想去碰了。昨天学习过的,就没有再次复习的勇气;只在老师要求的内容上下功夫,只在眼前新知识上记忆和练习。忘记了学习的根本,是在事上,锻炼表达和应用能力。离开了事,学习是空洞的。生活中,在事上培养,就是为了便于懂事。能实践有自己体会了,内容也就逐渐理解了。
以老师讲的内容为基础,找到自己能思考的空间。很多时候,老师讲的什么,孩子就记什么,就用什么。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活动空间就很有限。而当思考和记忆脱离了之后,思考的只是实践过的经验,记忆的只是眼前的事情。因为过去所学的,应该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总结了之后,才会更深一步了解。当实践和学习脱离了之后,学习就失去了灵活性,实践就会变得平庸无趣。感觉不到美好的东西,遇到问题就会发脾气;事情过了,就后悔不已。如果把困难和问题,看小一点,情绪也会小一点,对事情的进展影响也会小一点。就会有更多精力冷静思考。在学习内容上,锻炼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在头脑中“学以致用”的机会,更是情景的交流,释放记忆,收获体会的过程。
当孩子偏离了学习目标,家长要从中找到合理的一部分;和孩子沟通它,锻炼它,增强它。让孩子对自己的优势,充满了信心,愿意在事情上展示自我,可以用于分享和互动。在沟通中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有了不足,家长眼中也要看到进步之处。有了进步,也要找到需要进步的空间。给予更多思考机会,提供更多思考条件,从而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赢得大家的支持,有了学习动力。当学了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同学,可以应用在生活中。家长希望孩子掌握知识,也要体现孩子良好的品德。只有品德才能承载知识,找到正确的方向,合理地应用它。
评论 丨 共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