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问题:孩子问大人怎么回答
禁忌问题:孩子问大人怎么回答
“禁忌问题”,父母你尴尬在哪里?
(1)“禁忌问题”有哪些?
第1类:敏感性的问题。例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第2类:语言性问题。宝宝与妈妈走在路上问到,“为什么马路要叫‘马路’,为什么不叫‘石头是硬的’呢?”
第3类:拟人化的问题。宝宝路过冬天的鱼塘问,“小鱼难道不怕冷吗?”
(2)“禁忌”的尴尬在哪儿?
世间万物,本身都有其存在的科学性,这是必然的存在。宝宝对某些问题有兴趣探索,他有权知道真相。所以在孩子面前,坦诚的告知孩子他想了解的问题,是明智的做法。
对于禁忌问题,有些父母觉得难于启齿。是源于自身的社会道德感、别人的看法。只要我们抱着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孩子就不会有狭隘阴暗的想法,反到是遮遮掩掩会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偷窥心理。
还有些禁忌问题,是因为父母并不知道答案。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大自然中知识浩瀚如星空,所以父母不妨保持着开放好学的心态,与孩子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
现场嘉宾互动
如何与宝宝交流“禁忌话题”
阳阳妈妈(男宝,2岁 ):
宝宝会问:“妈妈为什么我身上会多一样东西?”对于禁忌话题,我之前买过一些绘本,此外还整理过怀孕、宝宝出生时的照片,希望能通过有实物与感官的资料,与宝宝一起分享。
周汉民老师的点评
孩子的探索最初都是为了科学的真相。相较于“单向灌输”的育儿方式,就像阳阳妈妈一样,与孩子共同探索问题,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例如:男女差异的问题。家长不马上给孩子答案,而是引导宝宝自我探索:男女头发的长短不同、穿衣风格不同。再从外表的不同认识到生理结构也是不同的,包括行为举止也不一样。
男女差异是由于社会心理角色的不同。当宝宝通过观察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他就会知道:别人是怎样的,我又是谁。与父母一起观察、发现、分享,最后得来的认知,在宝宝心理上对其认知是最稳定的,因为那不是别人告诉他的,而是宝宝自己观察得来的。
现场嘉宾阳阳妈妈、与周汉民老师、主持人合影
主持人提问
当“禁忌问题”把家长难倒了怎么办?
(1)当父母真不知道的时候
如果机智的宝宝真的把家长难住了,父母不妨直言相告:“妈妈真的不知道”。千万不要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孩子,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矮化孩子。
(2)能共同寻找答案的时候
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答案固然重要,但教会孩子找寻答案的方法更重要。例如:晚上爸爸回来后是否能与爸爸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当爸爸也不太明白的时候,是否可以去搜寻网络、书店找书、参观博物馆、或者其它知识渠道获取答案?
孩子探索任何的疑问,都是对宝宝学习成长有益的东西。与宝宝一起寻找答案,将孩子的好奇心保护住、这样探索的行为也保护住了。这样即便今后妈妈不在身边,宝宝在任何时候也能更好的学习。
周老师 话题小结
将禁忌回归到科学的探索
禁忌来自于社会的伦理道德,或者别人回避的感受,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不会顾及这些。孩子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事物的真相。
真相的探索需要科学的精神,所以父母可以将孩子的探知回归到科学的状态。在科学面前,任何事物是没有社会伦理道德色彩的。孩子有权了解科学的真相:不论事男女问题、生育问题、还是其它感兴趣的问题等。
因为这类问题原本就是社会生活当中最基础的问题,也能够帮助孩子认知到自我、社会、他人。父母不带任何的心理暗示,而是坦诚的面对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负面的影响,更不用担心孩子会变坏掉。
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
孩子所探知的东西会远远超出父母的认知,如今社会信息更新飞速,孩子生活所接触到的东西,都会强于我们父辈早期的经验。所以父母跟随孩子的关注,去满足他的需要,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我们父母这一辈,大多数的学习来自于课本、来自于老师和父母的传授。但现在的孩子这类的传授所占的比例可能只占万分之一或更少,孩子更多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验,然后关心到某些事情。
大人要做的只是围绕着孩子本身的兴趣,满足孩子对各类疑惑的探索,为他提供素材、体验的环境、及经验分享的场景,让孩子更多的认知到这些,从而将探索做得更好。
“带领探索型”父母更值得推崇
父母不要以为,自己是的超人,孩子就会更尊重你。碰到任何困难,愿意与孩子一起去探索与发现的父母,反而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尊重。
相比较于比单纯的给出答案,带领孩子去发现生活、观察生活,寻找到问题的真相,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家长的示范与带领下,能更好的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甚至还能培养责任感,去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疑惑:一方面学会如何带领孩子找到答案,另一方面父母也要有更好的心态面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不采用:“这不是小孩子需要问的问题”、“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等回避、不负责任的方式。给孩子更多的宽容,一方面能和孩子更好的相处,另一方面也能不断满足孩子求知的需要。让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评论 丨 共0个